|
标题:商榷 |
信件编号:s543 |
贵校网站首页第文字几张图片上的“七月流火喷豪情”中用词有待商榷。根据语境来看,贵校此处应该是把“七月流火”误用于天气炎热。但是就其出处看:《诗经·国风·豳风》七月流火,九月授衣。一之日觱发,二之日栗烈;无衣无褐,何以卒岁?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七月,“火”是指大火星,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,坠落的时节,天气就开始变凉。因而“七月流火”是指:天气变凉的信号。
时间:2013/7/20 10:43:23 |
回复内容 |
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。
关于“七月流火”一词目前有三种说法,第一种确如您所言,指大火星西行,天气转凉。第二种说法是《诗经》成书于周代,其收录诗歌的创作时间可能更早至殷商,而自殷商到春秋时期,除了在西周早期有过短暂的寒冷期之外,大部分时间都比较温暖,气温比现在高2摄氏度,夏历七月可能非常炎热,而且《诗经》中的“国风”采自民间,其创作者是否知道“大火星”这一说也未可知,因此“七月流火”在《诗经》中的原意也未必是“天气转凉”,反而可能是“天气炎热”。第三种说法是当代阳历7月正相当于农历六月,正是一年中最热之时,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热十分贴切,属于“借形词”,符合词汇发展规律,当代也已多用“七月流火”来表示天热,因此应当接受此义为正确用法,否则就是犯了“以古匡今”的错误,同时,古今词汇释义的变化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鲜见。
|
回复时间:2014/1/9 8:37:25 |
|
|
|